《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十大核心变化

来源:华税律师事务所 作者:高新业务部 人气: 时间:2016-04-02
摘要:2016年1月29日,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而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实施细则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也于近日在互联网上进行了公布(

2016年1月29日,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而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实施细则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也于近日在互联网上进行了公布(网址:http://www.kjfw.org.cn/HomePageWide.aspx)。可以预见,此《征求意见稿》将会在近期正式发布,这对于今后相关企业申报高新资格以及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等方面工作均具有指导性意义。

华税作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税务服务专家,曾先后为数十家跨国企业、央企以及上市公司提供过高科技税收优惠规划以及税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现对该意见稿做出分析,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帮助。总而言之,新的《征求意见稿》在高新认定条件上分为七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一)年限;(二)知识产权;(三)主要产品(服务);(四)企业科技人员占比;(五)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比;(六)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七)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与现行工作指引中规定的高新认定条件相比,《征求意见稿》对实践中有争议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在评判标准上实行定性和定量的双重标准,评分标准更加细化,整体而言更加规范了高新认定的条件。对于企业而言,新的《征求意见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但同时也对一些大型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分类评价知识产权,增加专利有效性的证明方式

类别 I类 II类
知识产权 1、发明(含国防专利)
2、植物新品种
3、国家级农作物品种
4、国家新药
5、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
1、实用新型专利
2、外观设计专利
3、软件著作权等(不含商标)

与现行工作指引相比,新的《征求意见稿》采用分类评价方式更加体现了对不同知识产权的认可、保护程度不同,相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也更加公平公正。对于按II类评价的知识产权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时,仅限使用一次。由于I类知识产权创造性要求更高、认定程序更为严格、审批周期更长,若不限定II类知识产权的使用次数,则不利于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若同时限定I类知识产权的使用次数,则对于申请I类知识产权的企业显失公平,不利于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同时,对于知识产权有多个权属人时,限定只能由一个权属人在申请时使用。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知识产权的滥用,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此外,在知识产权的有效性上不再局限于以取得证书为准,增加了企业取得授权书并能提供缴费收据为准的方式,解决了实际工作中I类知识产权申请时间长的难题。

二、明确主要产品(服务)是指占同期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中超过50%的产品(服务)

新的《征求意见稿》规定主要产品(服务)是指其收入之和在企业同期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中超过50%的产品(服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三)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现行工作指引对于主要产品(服务)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这导致了企业或认定机构在认定过程中的矛盾冲突。明确产品(服务)的定义无论对于企业申报还是对于认定机构在日后的审查认定工作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放宽对科技人员累计工时的要求,规定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科技人员数均按照全年季平均数计算

现行工作指引 征求意见稿
企业科技人员是指在企业从事研发活动和其他技术活动的,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人员。 科技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以及专门从事上述活动管理和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不包括累计从事研发活动的实际工作时间占全年制度工作时间不足10%的人员。

职工总数包括企业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在职人员可以通过企业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或缴纳社会保险费来鉴别;兼职、临时聘用人员全年须在企业累计工作183天以上。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科技人员数均按照全年季平均数计算。《征求意见稿》取消了对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的区分,同时取消了对科技人员学历和工作时间的限制,更加贴合实际,明确了科技人员和职工总数的统计范围。以往申报均是以企业上一年末的在职员工来统计,而新的《征求意见稿》采取按照全年季平均数的方法来计算,由于企业人员的流动性,无疑增加了人员信息统计的难度。

四、明确销售收入口径,规定企业设置研究开发费用辅助核算账目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第十一条第五款规定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应符合要求。新的《征求意见稿》明确销售收入为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之和,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按照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口径计算。同时规定企业应按照“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设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用研究开发费用辅助核算账目,提供相关凭证及明细表。在现行的工作指引中并没有明确销售收入的范围,造成申报过程中统计的混乱,新的《征求意见稿》作出这一规定,规范了申报企业的统计口径。同时,明确规定了企业应设置研发费用辅助账,规范研发费用的管理。 

本文章更多内容:1-2-3-下一页>>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财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