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哗众取宠叫中国死亡税率

来源:黄祖斌 作者:黄祖斌 人气: 时间:2016-12-22
摘要:在中国这个地方,从来不缺忧国忧民的人。在当今社会,很多事变得比较复杂起来,很多现象不能用老眼光来看,就比如说忧国忧民,很可能就是一帮收了外国旨在颠覆中国社会的基金会的黑钱的公知在那里别有用心地扯淡。另一种情况,就是一些人对中国的国情缺乏最

在中国这个地方,从来不缺忧国忧民的人。在当今社会,很多事变得比较复杂起来,很多现象不能用老眼光来看,就比如说忧国忧民,很可能就是一帮收了外国旨在颠覆中国社会的基金会的黑钱的公知在那里别有用心地扯淡。另一种情况,就是一些人对中国的国情缺乏最基本的了解,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除了广泛散布社会负能量外,对提高中国的治理能力基本没有作用,还贻笑大方。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当年袁世凯当了民国的总统,孙中山去北京见袁,表示自己不再谋求政治上的地位,而是要筹款为中国修10万公费的铁路。袁世凯真是大吃一惊。治理一个国家,具体的数字未必都很清楚,但修1公里要多少钱,一年国家的财政收入是多少钱,大概应该心里有数的。孙中山的这个想法显然脱离实际。新中国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以全世界顶级的动员能力,建国后60多年全球第一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基建进度,截至2015年底,中国也不过12万公里的铁路里程。到底是孙中山是个糊涂虫,故意糊弄中国人,还是他对国情缺乏了解?

 以下是个新闻报道,讲的是关于中国税负太高,和要求大幅减税的建议,很遗憾,这种想法和孙中山100年前要建成10万公里铁路一样,是明显脱离社会实际的。粗体字是我的点评。

 1217日,以"智造中国:新制造、新变革、新驱动"为主题的2016年中华工商时报年会在北京举行。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在论坛上重点讲了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制造业回归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及中国制造业应当怎么样应对的问题。

   他首先比较了中美的制造业成本。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13年的研究报告,当时在美国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国高5%2015年,在美国低成本地区生产已经变得和在中国生产一样经济划算;到2018年,美国制造的成本将比中国便宜2%~3%。因此制造业回归美国已成中国必须面对的挑战。

实际上作为一个有正常见识,本科水平的中国人,都应该对这个报告的结论天然不相信。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多国际公司到中国投资,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不光外国公司不应该到中国投资,中国的大企业还应该到美国去投资啊。作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不应该简单轻信一个明显与常识不符的结论,不论这个报告是谁做出的。

正好学者陈经对这个报告的研究报告有过深入的研究:

简单说,就是根据2014年数据,BCG发布了一个GlobalManufacturing Cost-Competitiveness Index,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指数越低越有竞争力,美国100,中国96。中文媒体脑补了一个也就是说,同一件产品,若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在中国大陆则需要0.96美元,把指数100当成是一个成本价格了。不少人看了估计会嘀咕,中国的工资还比美国低很多,总成本居然已经达到美国的96%了?但又搞不太清。

同篇文章里,还有2004年的数据作为对比,仍然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的成本竞争力指数是86.5。如果按前面的脑补逻辑,2004年,美国1美元能造的东西,中国也要0.865美元,并不便宜多少。媒体一般都说10年来,中国工资上涨到三倍,制造业成本上涨好多;又说美国搞了页岩气革命,制造业成本下降。结果10年过去,比例只从0.865变成0.96?这怎么也说不过去,所以媒体都不提20040.865美元这个数值。在这里我们要指出的真相是,2004年的0.865美元和2014年的0.96美元都是胡扯。

魔鬼藏在细节中。这个指数的计算方法见这里,先选定一个基准国家,把劳动力、电力和天然气三项成本加权考虑,再加一个数凑成100。媒体报道的都是以美国为基准的数据。美国的这三项成本是:

1劳动力综合成本,数值是18.2

2.电力成本,数值是1.1

3.天然气成本,数值是1.5

三项相加,美国的成本就是18.2+1.1+1.5=20.8。三个分项的具体数值应该是根据占成本的比重给出来的。20.8这个数字不够整,就加上个79.2,变成100好听。这是美国的数值,2004年和2014年都不变。

为什么不把20.8乘以一个数变成100,而是要加上79.2?这就是人家专业地忽悠的本事了。这79.2其它,所有国家都一样,因此没有一个国家低于79.2。例如2004年印度是86.8,比中国的86.5还高。这意味着即使你的劳动力、电力、天然气成本都是零,你的最终得分也会是79.2,在媒体看起来就是你的成本接近美国的80%。制造业降成本最厉害的是产业聚集,BCG却故意忽略,你有没有产业聚集都是加79.2。自然科学的论文要是设计这么荒谬的统计指标,肯定会被审稿人批得体无完肤。

相应的,中国2004年的数值86.5是这么出来的:

1.劳动力综合成本,4.5。相比美国的18.2,意思大致是,花同样的钱,在中国能做出4倍的工作量。

2.电力成本,1.4,比美国高一点。

3.天然气成本,1.4,比美国低一点。

所以,中国2004年的三项成本之和是4.5+1.4+1.4=7.3。在这个数值体系下,成本是美国20.8的三分之一。但美国加了79.2凑成100,中国也加79.2,就变成86.5

同样,中国2014年的数值96是这么出来的:

1.劳动力综合成本,10.2。相比美国的18.2,意思大致是,花同样的钱,在中国完成的工作量接近2倍。相对于2004年优势减少,但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2.电力成本,1.8,比美国高一些了。

3.天然气成本,4.4,比美国高很多。

所以,中国2014年的三项成本之和是10.2+1.8+4.4=16.4。在这个数值体系下,成本是美国20.8的约80%。但加了79.2后,就变成95.6,略成96美国1美元,中国0.96美元,就是这么来的。由于有个以不变应万变的79.2在那儿垫底,这个总数完全成了误导。

即使是这个指数的原始含义,2014年中国的16.4对美国的20.8,也很不合理。这相当于说,在中国进行制造,人工成本的考虑是10.2,电力成本考虑是1.8,从权重来看,也能说得过去。但天然气成本4.4,这就莫明其妙了。为什么中国制造业的天然气成本居然能到用人成本的小一半?中国企业凭什么要用这么多天然气?

这是BCG搞的障眼法。美国三项成本的比重是18.2:1.1:1.5,对它自己也许是合理的。但是把别的国家相对美国的各分项调整以后,会极度扭曲这三项的比重,这是极不科学的。美国天然气便宜,它就用天然气。中国用美国三倍价格的天然气去搞制造业不是扯淡吗?当然用其他更便宜的能源(中国的主要能源消费来源80%以上是水和煤)

这种逻辑不是低智商的表现,而是高级骗术。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体系,目的就是营造美国风景这边独好的假象,打击投资者对其他国家的信心,诱骗资金流出其他国家,流入美国。利益相关者懂了,也只是会心一笑。相信并加以传播的,就是真傻了。

这个成本评估经过胡乱加减乘除操作,已经面目全非了。但是它就利用媒体优势,扔出了这么个报告,得出了数个重要结论,黑的还不仅是中国:

1.在美国制造,和中国成本差不多。

2.中国和巴西的成本都在急剧上升。

3.在墨西哥制造,比中国成本低。(解析具体数据,发现是墨西哥天然气和美国一样便宜,把指数弄低到91。)

4.俄罗斯、东欧、西欧,除了英国,全部成本巨高,10年来一直高。

5.印度稳住了制造业成本优势,成本一直很低,比中国有希望。

6.最重要的,因为这数据,制造业有了向美国、墨西哥、印度转移的趋势。请赶快离开成本急剧上升的中国。

这些逻辑,通通是瞎说。例如印度的电力供应不足,企业和家庭都要自备柴油发电机,不考虑这个,电价成本有意义吗?

用不着看这指数那指数,出口总额、出口增长率、全球市场份额、FDI,这些数据每个月都有。吹成就、唱衰、看趋势都很清楚明白。出动了高级骗术,正说明这些数据不够看。

为了掩盖美国自己制造业的没落,居然使出了这样的炒作手法,妄图吸引投资者的眼光,让不明就里的投资者撤出大陆,始终都是小道,也说明美国已经认识到自己制造业衰落的危机有多严重了。

 为什么陈经就能发现这么多问题?就是因为他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他有深入研究的习惯,而不是轻信美国的报告。 

他认为,应对美国特朗普对制造业的争夺摧战,减税减费和降低成本是核心。他用数据展示,中国自身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宏观税负率太高,1995年宏观税负率只有16.5%2000年也只有21%200526%2010年一下子干到36%了,2015宏观税负率36.9%将近37%了。因此,中国制造业"内有死亡税率,死亡成本,房地产的夹击,形势堪忧"。什么是死亡税率?最近天津财经大学的李炜光教授研究了中国的税负,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税率让企业老老实实交税,基本上处于死亡的边缘,这就是死亡税率。他认为,这是必须要解决的,否则企业全跑了。但他同时表示,减税的阻力太大,更直言不讳道,"财政部去年营改增减5000个亿,其实是假减,去企业问一圈,都没减。现在一些部门,欺骗总书记、欺骗总理,哄着他们高兴,实在是要命。企业都倒光了,他们还说减税5000亿。"赢得了在场的民营企业家的满堂掌声。 

这一段问题更多:

11980年前后,中国的税负占GDP的比例差不多是33%,后面一路下降,直到1995年前后。这种做的结果就是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而且银行充当了第二财政,不良率一度达到30%以上。为什么要以1995年这个16.5%的比例说事?南斯拉夫解体前,中央政府税收只占GDP2%,这种国家还有能力办什么事?是不是国有银行恢复以前那种不断发放维稳贷款充当第二财政,不良资产升到30%甚至更多,中国就是形势一片大好了?中国的高铁、高速公路、机场都是怎么建来的?还是去求世界银行或是美国的金融机构?中国的教育、国防建设是不是要削减一半以上的费用?

 2、税负占GDP的比例不能看绝对数,也不能找一个历史性的低点,还要进行横向比较。俄罗斯、巴西、印度,就是长期在35%的水平。中国这个比较并不高。而且中国的土地出让金,其实支出基本上90%用于拆迁的补偿款,这是专款专用的,认为这个钱太多了,直接骂拆迁户要价太高。彩票收入、国有企业上缴,并不是普通民营企业的支出,社保费用,既有企业的支出,也有个人的支出,不完全是企业的支出。其实实际情况是,国有企业体制上决定了很少会偷税漏税,也会按员工的实际收入足额缴纳社保,一些学者希望减税的对象,恰恰是普遍违法的民企,直接干脆地说,是一些亿万富翁。

 3、所谓“去企业问一圈,都没减”,这是典型的一面之词。全国的企业不知有几十万家,一个学者能去几家企业?而且多数恐怕就是企业家嘴上说说,实际的情况是,1-11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250亿元,同比增长5.7%。这个增幅已经是低于GDP增幅了,而且还没有扣除物价因素。

营改增,前11月两项税总额到底是增长了还是减少了,我已经懒得去查了。增长是正常的,但营改增肯定是降税,很简单的道理,营业税是不允许抵扣的,而增值税是允许抵扣的。增值税率是17%,企业只对增值部分缴这个税率的增值税,而以前不能完整记账的小规模缴税人,增值税就是收入总额的5%,多数企业当然不希望是,也不是小规模缴税人。一个企业,收入100元,比如成本是70,则只需对30元的部分缴17%的增值税,就是5.1元。但一般企业显然没有这么高的毛利率,因此营改增肯定是降税。所谓没有降,那要么是说谎,要么就是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了,收入增长导致的税收入增长,大于营改增节省的税,这不能说没有降。税改增降的是税率,而不是税收总额。一个学者应该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如果降的是收税的总额,难道中国营业税和增值税今后200年就只能降不能升了?荒唐。

 4、所谓的死亡税率实在无法理解。中石化一家企业,曾经一度缴纳的税收占到全国的5%,还有无数的在全球都数一数二的企业,在现有税率之下,并没有死亡(就比如说格力电器,产量全球第一并且技术水平在不断进步有20000多项专利)。在欧洲一些高福利国家,税负比中国高得多,这些国家的企业全部死亡了吗?

5、“赢得了在场的民营企业家的满堂掌声”,可见听众都是些什么人。这是一个为亿万富翁争利益的会议,这也是为什么下面的减税建议中,没有降低打工所得的企业所得税的建议的原因吧。 

   他认为,真正实施财政减税减费政策,最关键和最有用的是:将增值税降低5个百分点;将社保费率降低到工资的30%左右;小规模企业纳税起征营业额月标准提高到10万元;人大颁布特别法令停止绝大多数政府和事业单位的税外行政性收费;将全国政府全部收入规模法定并牢牢控制在GDP30%以内,不得突破;以及降低运输高成本、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能源高成本、降低房地高成本的配套性改革。否则应付不了特朗普发动的制造业战争。

这种不用自己出一分钱的建议,不少人都喜欢出。问题是因此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后,相应的财政支出怎么办?降哪一块?运输成本高,怎么降?能源高成本,中国很多能源的生产成本本来就高(大庆油田的生产成本怎么能和中东的油田比?中国的天然气天然生产成本就比美国贵),一些煤炭的售价中运输成本就占一半以上,怎么降?融资成本,现在好企业贷款利率6%银行恐怕要竞争得头破血流了,6%都付不起的企业,恐怕是缺乏竞争力,很多就不应该生存在社会上。欧洲倒是负利率,日本也是零利率,美国的利率比中国低得多,西方的制造业的优势在哪里? 

空谈误国!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合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