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困之下中小企业为何生存仍然艰难?

来源:凤凰网财经 作者:凤凰网财经 人气: 时间:2022-06-17
摘要:目前对于中小企业的纾困政策,是由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分别出台,工具多,种类多,但是叠加在一起能够使中小企业普遍获益的政策并不是很多。

  凤凰网财经讯 6月16-18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青花郎独家战略合作的“2022凤凰网财经(夏季)云峰会”召开,本届峰会以“明日的世界”为主题,盛邀近60位海内外政商学界顶级嘉宾,解读大变局下的世界与中国经济增长之路。

  纾困之下中小企业为何生存仍然艰难?刘元春解答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参加了本届峰会,并出席“中国经济下一步怎么办?”分论坛。当被问到“现在已经出台了很多中小企业纾困的政策了,那为什么中小企业现在的生存还是这么艰难”,刘元春指出了中小企业困境的四大原因。

  刘元春认为,目前对于中小企业的纾困政策,是由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分别出台,工具多,种类多,但是叠加在一起能够使中小企业普遍获益的政策并不是很多

  第二,由于中国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千差万别,目前的救助措施虽然对疫情冲击的这些行业进行了一定分类,但是很难精准。所以只能按照平均方式来进行救助,很多恶化比较厉害的边际中小企业的困难度很难在短期内进行缓解。

  第三点是由于疫情防控的尾巴依然很大,复工复产依然会受到疫情尾部冲击的骚扰,所以很多中小企业还没有展开常态化的复工复产和经营。

  第四点是,任何一次经济下滑所带来的经济复苏的挑战,中小企业都是承受力最大的部分,因此它的复苏要远远滞后于大型企业。目前整个一揽子政策里,重点依然是在大项目、大企业上面,它所产生的“涓滴效应”还没有真正地汇集到中小企业,所以估计中小企业的复苏起码应该在三季度中旬左右,要慢于一些大型企业可能两到三个月。

  以下为演讲全文(本文根据速记整理,经编辑,未经作者审核):

  刘元春:好,谢谢主持人,非常高兴参加2022凤凰网财经(夏季)云峰会,我是上海财经大学刘元春。

  中国经济下一步怎么办?我想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梳理抗疫和五月份所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措施所产生的成效。从统计局所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到,经济的底部在两大政策力量的作用下,也就是疫情防控政策和一揽子经济救助政策的作用下已经见底,我们会看到经济下滑的速度开始收窄。集中体现在几个方面,消费增速虽然是负6.7%,但是相较于四月份负11.1%,回升了4.4个百分点。同时,投资增速特别是基础建设的投资增速开始出现新一轮的高潮。

  当然大家也会看到外贸增速五月份同比增长15.3%,比四月份零增长的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这些改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防控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国家开始从疫情防控向稳经济的重心全面转移,将稳经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最基本的结论就是五月份疫情取得局部胜利,经济底部已陷,五月下旬出现明显的反转。因此按照目前一系列高频数据所反映出来的状况来看,特别是各个城市的拥堵指数、端午节的消费状况、出口数据,以及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在六月上旬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六月份会出现中国经济的加速反转,反转得益于疫情防控胜利所带来的全面复工复产。

  目前疫情的总体状况已恢复到今年一月份之前的状况,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4月23号国常委所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方案进行了全面分解,各个省市、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分别出台了政策工具,所以我们看到汽车销售明显反转,因为汽车购置税的减免,相关补贴以及相关消费券的提供,使目前汽车销售和房地产销售这两大项出现了快速回升的状况。

  当然我们更重要是整个市场的预期和信心得到了明显的回转,相较于四五月,各类一期参数大幅度下滑的态势,六月份出现了明显的上扬,六月如果按照上旬的反转态势,估计经济增长速度能够达到3%-4%的区间。

  如此推算,四到五月份我们GDP的增长速度可能在负2%左右的水平,但在6月的反转下,我们能看到第二季度基本达成总理所说的正增长和失业率下降的目标。大家看到五月份失业率已经从四月份的6.1%已经下降到5.8%,六月份失业率很可能会回到5.6%左右的水平。

  从目前的先行参数、高频数据来看,疫情期间各项工作停滞,特别是各类基建项目、大型项目的停滞,如果在五月底和六月初进行全面的复工复产,三季度将会有报复性的、加速性的恢复。一方面各个地方要求工程要赶工期,另一方面三季度的相关资金支持、财政支持经过五六月的准备,应当会有非常充足的基础。

  各个地方分别出台了关于基础建设的一些举措,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六月份专项债要发行完,八月份各类专项债要全面到位,所以按照这样的要求和相关督导,我们应该在七八九月,特别是九月呈现出报复性加速性的回转,当然这样的预测肯定是建立在疫情持续向好的假设前提下。

  当然我们可能更多要考虑中期视角,也就是说超过两个季度之后,中国经济的复苏情况到底会怎么样,因为这里可能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有两个,第一是一揽子救助及措施具不具有相关的持续性;第二是我们要达到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目前一览子稳经济的措施是不是足够,这两个问题是对于中国经济中期展望的核心。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目前一揽子救助方案里面可以把握很准的是财政赤字率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说在2.8%-3%的这样的一个水平,会大大低于2020年的水平,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二个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目前对于各类企业的救助虽然有增量部分,但是增量部分更多是在货币政策上面,而财政政策上的增量部分相应的并不明显,也就是说我们会看到财政赤字率没有提升,特别国债没有发行,同时我们对于地方的一些救助,如退税总额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最终落到实处的减税降费的总量,基本上维持在1.6万亿的水平,也就是说比初期增加了1000多亿。因此,四季度相应的这些政策如何支撑,这是我们要重点考虑的。

  还有一点是要达到5.5%的增长目标,如果今年二季度的增长速度同比只有0.5%左右的话,这意味着整个上半年的增长速度只有百分之二点几,不到3%的水平。不到3%的水平要达到5.5%,就意味着下半年的增长速度要达到7%左右。三季度由于前期项目的报复式、赶超式的赶工,应当说能够达到7%。但是四季度要想达到7%,就必须要在传统的方案里产生接近三万亿的推动力,推动力来自于何方,这是我们要考虑的。

  按照今年年初的预算,我们整个公共预算是23.3万亿,政府基金预算是15.2万亿,企业的利润上交是5800亿,还有社保是10万亿。在这样的规模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增长速度的下降,至少今年上半年,财政为负的格局已经形成,下半年要达到预算的规模,我们的财政收入起码要同比增长6%以上。这当然很困难,所以按照目前的测算来看,由于GDP增长速度的下降,导致财政收入的下降,使我们的财政空间可能要缩短一到两万亿的,情况下我们拿什么来填补空间非常重要。

  目前研究可以看到,如果我们不在赤字率和特别国债上面做文章,想使财政空间有进一步的拓展就很难,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在八月份各项专项债到位后,提前进行2023年专项债的布置。但是大家也知道,专项债由于它的性质,其对于经济的拉动力有限,所以三季度后,四季度政策支持空间会随着财政的支持力度减弱而有所减弱。存量政策由于全面潜质集中发力,导致四季度相关的存量政策支撑会大幅度的减少。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美联储加息会在三季度有加速的态势,因此我们降息降准的空间也基本上全面收窄。因此对于四季度和明年一月份经济的运行,从政策延续性上来看,是难以支撑我们目前高速复苏持续反弹的态势。

  同时还要考虑到,我们在四季度依然可能要面临新冠疫情再次全球流行的问题,因此存在政策会不会做出相关调整的不确定性。除了不确定性,我们还要面临几大难题,第一大难题就是全球滞胀会不会全面出现,导致世界经济出现第二次触底,目前应当说滞胀已经成为基本的事实。此外,按照房地产按照目前的态势,估计在三季度下旬可能会出现转正的态势,但是这是常规性的预期,如果头部企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大转型遇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在资金的持续性上面遇到一些问题,那我们复苏的进程依然很脆弱,在宏观经济的支持上面延缓几个月的概率是存在的,也就说到四季度,房地产市场全面转正的概率并不是很大。

  第四个很重要的不确定性,就是中美之间的摩擦会随着疫情的结束步入到新阶段,掀起新的高潮,特别是目前美国利用民主外交和供应链外交,在美欧合作、印太合作所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应当说今年下半年会掀起一个新高潮。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俄乌事件是一个中长期化所带来的能源格局、大宗商品格局的变化,由此引起各类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地上扬,特别是石油价格如果攀升到140美元,对于我们的供应成本,将会上涨3-5个百分点的水平。这对于我们中小企业的复苏,尤其是高能耗行业的复苏,会带来雪上加霜的状况。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资本市场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很多房地产企业进入到一个还款高峰期的风险,对四季度和明年一月份所带来极大不确定性。

  要应对刚才简略所谈到的这7个方面的风险和“灰犀牛”,我们目前的政策储备是不足以应对的,因此我们认为目前的政策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阶段具有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能够保证6月份和三季度出现快速的回升,但是很难保证四季度有持续的增长和明年一季度进入常态化的政策基础。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一揽子政策上进行全面扩容,对财政空间、货币空间进行创新,同时还要进行一些工具上的一些创新和储备,这样我们才能够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未来的挑战。

  所以简单来讲,下一阶段中国的经济依然面临着俄乌事件的挑战和疫情不确定性的挑战,依然面临着世界经济疲软、中美关系恶化、内部债务问题、房地产问题,资本市场问题等一系列的挑战。我们必须在经济反弹的基础上,在下一步进行紧锣密鼓地政策储备与政策工具的创新,同时对于一些改革的难点要进行全面的启动,因为中国经济不仅仅是简单的复苏,同时还要在这一次复苏的过程中进行调整,所以改革的启动也非常重要,不能够因为简单的救助而耽误我们下一阶段改革任务的启动。

  这就是我跟大家简单分享的一点点看法,谢谢!

  以下为问答全文(本文根据速记整理,经编辑,未经作者审核):

  主持人:我这儿也有三个问题想请教您,第一个是现在已经出台了很多中小企业纾困的政策了,那为什么中小企业现在的生存还是这么艰难呢?

  刘元春:第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对于中小企业的纾困政策,是由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分别出台,工具多,种类多,但是叠加在一起能够使中小企业普遍获益的政策并不是很多。

  第二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由于中国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千差万别的,我们目前的救助,虽然对于疫情冲击的这些行业,疫情冲击的这些区域进行了一定的分类,但是很难进行全面精准。所以因此就是按照一种平均方式来进行救助,很多恶化比较厉害的边际中小企业,它的困难度还很难在短期能进行缓解。

  第三点是由于疫情防控的尾巴依然很大,我们的复工复产依然会受到疫情尾部冲击的骚扰,所以很多中小企业还没有展开常态化的复工复产和经营,他们处于相对困顿的状态也很正常。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任何一次经济下滑所带来的经济复苏的挑战,中小企业都是承受力最大的部分,因此它的复苏要远远滞后于大型企业。目前整个一揽子政策里,重点依然是在大项目、大企业上面,它所产生的“涓滴效应”还没有真正地汇集到中小企业,所以估计中小企业的复苏起码应该在三季度中旬左右,要慢于一些大型企业可能两到三个月。

  所以在目前状况下,我们对于中小企业的救助应当更加集中在相关疫情补贴上,这样他们的获得感会更强,另外我们各级部门一定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同时,我们第一步是救助,而不能够立刻使各类中小企业马上就能够摆脱痛苦期,这里面需要一定的期限。

  主持人:那在经历疫情的突然袭击之后,您认为今年5.5%的经济增长目标还能达成吗?

  刘元春:大家看到4月29号以及5月23号,政治局会议以及国常会都反复强调,目前我们的挑战是严峻的,形势是复杂的,要达成目标是有很大的困难的,之所以把“稳增长”当成当前的头等大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三大下行压力,在两大超预期的外因冲击下面进一步强化,所以今年要完成5.5%增长速度的目标的确难度非常大,但是并不是没有可能,这取决于我们稳经济一揽子举措的力度,特别是在增量政策工具上的力度。

  从刚才我给大家的分析可以看到,六月到九月这四个月里,我们的政策储备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应该是可以的,但是由于我们财政支撑的力度较年前没有大幅度的提升,四季度的增长状况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同变化,尤其是我们还面临着七大风险。

  所以说三季度的时候,我们应该在政策上进一步进行布局,一是要提供更大的财政支持,二是提前进行政策储备,来为四季度的稳增长促复苏做好政策保障,如果保障增量上达到接近两万亿的规模,我们认为四季度GDP增长速度有可能达到7%左右,从而保证今年下半年的增长速度在7%左右,那全年的增长速度5.2%-5.5%是能够完成的。

  除了政策力度,还有一方面是不确定性,“灰犀牛”事件是否会全面爆发,也会影响到增长。不过,我们对未来应该是还是有信心的,也相信我们目前正在为下一步的“稳增长”进行进一步的布局。

  主持人:当前的就业形势不理想,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达到了创新高的1076万,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100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呢?

  刘元春:目前解决就业很重要的几大举措,第一个就是增加就业需求。增加就业需求取决于经济复苏的状况,特别是三季度到四季度,这里面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能不能够常态化。因为去年三季度四季度的增长速度基本在4.5%左右的水平,低于潜在增长速度。今年如果我们四季度经济恢复到潜在增速的轨迹上,我们就能够达到接近7%所能提供的一千多万岗位的水平。

  因此目前复工复产,全面促进中国经济的复苏和中国经济增速的常态化,是我们目前保就业的第一大举措。这一项举措就要求我们在主动就业上,在经济复苏的总盘子上,在一揽子救助举措上面进一步给力。

  第二个很重要的一点是,即使经济增长速度不够,我们可以靠政府的一些政策,要求国有企业单位甚至私营企业单位提前释放一些竞争岗位,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加大我们对于企事业单位的保岗、扩岗等刺激力度,使他们提前吸收就业市场。目前来看,各个地方已经都采取了这些举措,5月份来看,这些举措应该取得了一些效果,使我们的失业率从6.1%下降到5.8%、5.9%左右的水平。

  第三个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进行延迟就业,也就是说高校进行扩招,来创造相应的类就业机会。当然大家会看到,2020年中职进行了扩招,研究生进行了扩招,从而缓解了高中生毕业和大学生毕业的压力。今年,国家也可以采取相应的举措来解决100万左右的就业人数。当然在扩招过程中间高校的经费压力也会很大。同时,延迟就业会将相应的压力传递到明后年。因为今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1076万,其中就有2020年进行扩招的接近100万的水平。

  同时,在这样的一些举措里,国家也可以安排一些“以工代赈”的举措,举行一些专门安排就业的大型项目,比如大型水利工程、农业基础设施等,定向性的招募一部分毕业生。

  所以我想说解决就业的方式很多,但关键取决于两点,第一依然是经济复苏的力度,第二是为就业安排所采取的财政的刺激力度和救助力度。这两点也是考验我们今年相关政策安排的政策厚度及精准性。从目前来看,应该说比预期的要好,但是未来压力还是很大。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合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