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先增资、后定向减资的方式实现股权架构调整

来源:税政解析与策略 作者:谢华峰 人气: 时间:2021-05-19
摘要:通过先增资、后定向减资的方式实现股权架构调整,是为了避免股权转让的巨额所得税,不公允增资没有税收风险,但不同比例减资风险极大!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税政解析与策略:

  通过先增资、后定向减资的方式实现股权架构调整,是为了避免股权转让的巨额所得税,不公允增资没有税收风险,但不同比例减资风险极大!


企业增资和减资是否存在涉税风险?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常需要对于注册资本进行调整,实务中有增资和减资两种相反的操作,问题是,增资和减资是否涉税?

01、增资的模式与涉税风险

  我们这里所说的增资指注册资本的增加,按照现行的工商规定,注册资本增加不一定马上增加实收资本,因此需要将不同情况分开分析。

  情况一:注册资本增加,实收资本不增加

  某企业注册资本增加1000万元,但实收资本并未马上增加,这实质上只是股东约定了未来将会按照一定规则增加资本金,对于尚未发生的行为,当然不涉及任何税收风险。

  情况二:注册资本增加,实收资本增加

  某企业注册资本增加1000万元,实收资本同步增加1000万元,这意味着股东做了实际投入,那么又需要根据投入类型和股东身份进行分析:

  1、股东投入为货币资金

  股东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均不涉税,取得投资企业也不涉税。

  2、股东投入为股权

  企业投入股权 个人投入股权
增值税 免征 免征
所得税 股权评估值高于原始价值,股东为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可分5年缴纳 股权评估值高于原始价值,股东为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可分5年缴纳


  3、股东投入为房产、土地

  企业投入房产土地 个人投入房产土地
增值税 5%(老房产土地)或9%(新房产土地)缴纳 5%缴纳
所得税 评估值高于原始价值,股东为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可分5年缴纳 评估值高于原始价值,股东为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可分5年缴纳
土地增值税 免征(房地产公司除外) 免征
契税 取得方公司缴纳 取得方公司缴纳


  4、股东投入为机器设备、存货等

  企业投入设备存货 个人投入设备存货
增值税 缴纳 免征
所得税 股权评估值高于原始价值,股东为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可分5年缴纳 股权评估值高于原始价值,股东为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可分5年缴纳


  情况三:注册资本不增加,实收资本增加

  注册资本不增加,实收资本增加,其实不属于增资,仅仅是股东按照约定将资本金到位,具体涉税同情况二。

02、减资的模式与涉税风险

  减资就是注册资本的减少,由于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不同步,同样可以分为以下情况:

  1、注册资本减少,实收资本不减少

  如果仅仅是注册资本减少,实收资本不减少,不影响企业财务处理和税务处理,直接在工商机关进行登记变更即可。自然也无需担心涉税风险。

  2、注册资本减少,实收资本减少

  如果注册资本减少,同步实收资本也减少,意味着股东要从公司实质减资,并按照比例拿走对应的净资产份额,这就会引发涉税风险。

  情况一:净资产小于实收资本

  对于减资企业而言,税收风险的关键在于股东要在减资中拿走什么资产?

  股东拿走现金 股东拿走债权、股权 股东拿走机器设备、存货、土地、房产
公司涉税风险 公司根据债权和股权公允价值判断是否有溢价,如果有缴纳所得税 公司根据资产类型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


  对于减资股东而言,要看减资中是否有所得。如果出现净资产小于实收资本的情况下,意味着企业可能是有亏损的,如果发生减资,减资股东按照对应比例拿走自己的股东权益份额,会出现拿走的净资产少于对应的实收资本情况,也就是说减资中股东产生了损失,如果股东是企业,损失可以在自身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情况二:净资产高于实收资本

  减资企业的情况同情况一,关键在于拿走的资产,此处不再赘述。

  减资股东的情况同情况一恰好相反,由于净资产高于实收资本,减资股东在减资中得到的一定高于自身原始投入,必须缴纳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

  3、注册资本不减少,实收资本减少

  这种情况基本不可能发生,如果有,也属于不规范的私下操作,此处不再讨论。

  总结:

  1、增资和减资都可能存在涉税风险,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对号入座,而且这种风险不仅存在于企业,也存在于股东;

  2、增资和减资涉税风险有两个关键,一个是涉及的资产类型,另一个是涉及的资产溢价或跌价。一般而言,资产类型决定增值税是否缴纳;资产溢价或跌价决定所得税是否缴纳。

  来源:李舟财税圈  作者:李舟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合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