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用自己的涉税数据能干啥

来源:海湘税语 作者:海湘税语整理 人气: 时间:2021-11-16
摘要:企业管理的智能化,一方面提升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比如,某集团企业财务部门通过“企业票池”归集的发票信息,收集集团成员特定原材料的采购数量、价格、供应商信息,集团其他部门进行采购管理时,借助其提供的分析数据,可以有效控制成本。

  “数据如石油般重要。”11月5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一次论坛上,专家们再次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近年来,国家对于“数据”的关注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在“十四五”规划中,“数据”一词出现了六十余次。

  “数据”如此之重要,具体到涉税数据,作为一种“石油”,它能提炼出哪些品类?企业能用来干些啥?怎么才能用好?围绕这一话题,记者最近采访了相关专家和企业。

  提到涉税数据的价值,人们的第一反应大都和税相关。除此之外,它到底能用来做些什么?

  北京智方圆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冬生表示,孤立的数据,其实没有多少价值,但是把数据联系起来,分析数据之间所揭示的业务关系,发现其中的规律,数据就会变得有价值。

  优效率,实现纳税申报自动化

  综合记者的采访情况,涉税数据价值最直接的体现,是有助于实现纳税申报的自动化。通过企业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发票数据的在线采集,运用预先编制的业务逻辑和数据逻辑,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加工计算和规则校验,可自动在线生成企业各税种纳税申报表。叶钢所在的大象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建设实施了不少大中型企业税务数字化项目,以住宅地产为核心业务的蓝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企业通过对接自身的财务系统、发票系统、资产系统、合同系统等,实现增值税及附加税费、印花税、土地增值税等申报所需数据的自动化取数和计算,生成申报表后,又能通过税务机器人或与电子税务局的接口,做到智能化自动申报,确保申报数据的高效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控成本,推动企业管理智能化

  挖掘运用涉税数据的价值,还体现在推动企业管理的智能化上。

  这一点,通过某汽车有限公司的经历可窥一斑。该公司全球营销网点有1500余家,对经销商的管理,最初主要通过经销商把发票复印件、扫描件或影像文件回传主机厂,以此印证交易真实,从而辅助考核或发放销售返利。但现实情况是主机厂只能收到60%左右的数据,给销售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为此,该公司开发启用了销项发票数字化解决方案,获取经销商发票的全票面信息,并对录入系统的“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进行高效统计和批量验真,杜绝利用假票、作废、红冲等手段来冒充汽车销量的情况。通过提取发票中的车架号、销方信息,与汽车经销商管理系统中的车辆流向等信息进行匹配,从而有效管理经销商,确保每一笔交易都真实。

  企业管理的智能化,一方面提升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比如,某集团企业财务部门通过“企业票池”归集的发票信息,收集集团成员特定原材料的采购数量、价格、供应商信息,集团其他部门进行采购管理时,借助其提供的分析数据,可以有效控制成本。

  防风险,实现风险管理前置化

  涉税数据的价值还有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有助于实现风险管理的前置化。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以下简称平煤集团)是以能源化工为主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1年5月,平煤集团的数字化智能风控系统上线运行,系统采集了财务、发票、纳税申报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的外部信息数据,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实现税务风险的预警。据介绍,系统建成上线当月,平煤集团就针对总部及所属300多家分、子公司的纳税主体一键执行风险扫描,扫描出风险点约70多个,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10多个税种,成功实现了税务风险事前防控。通过对涉税数据的综合运用,平煤集团的税务风险管理也由“期间型管理”升级为“实时性监控”。

  专家们表示,这种风险管理的前置化不单单表现在税务管理当中。比如,某电力公司通过构建企业电力信用画像、企业能耗水平、贷后用能监测与违约概率模型,发挥电力数据资产价值,为国家普惠金融政策的精准实施提供有效支撑。

  提质量,助推重大战略决策科学化

  此外,涉税数据的价值还体现在重大战略决策的科学化上。

  对此,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区财务总监武一最近几年有着越来越切身的感受。作为一家专注于水务市场的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企业沉淀了很多的历史数据。“在投资、融资过程中,我能明显感受到这些数据资产对企业有加持作用。”武一说,对企业投资而言,当地的原材料、电力、污泥处理等成本都是需要考虑的要素,通过对历史沉淀数据的分析,可以对不同方案的成本和风险进行对比,从而指导企业的投资布局和融资策略。

  这一点,弘阳地产集团税务和内控合规部总经理范玲也很认同,她专门列举了一些事例。

  比如,通过对供应商的纳税信用等级、发票开具的及时性、合规性的分析,可以形成对本企业供应商涉税合规等级的评定,在未来进行供应商调整时提供参考;

  再比如,在企业决定对某区域投资之前,通过对该区域内同类型企业税收优惠享受情况、税收政策执行口径是否规范统一、该区域与其他区域税收环境的差异性分析,可以从税收方面给予企业是否进入该区域投资的建议。

  除此之外,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副教授申山宏认为,涉税数据还是使产业链上下畅通的“生命线”。

  不久前发布的《全球弹性供应链数智化发展现状与趋势白皮书》,通过对近300家行业规模企业的调研发现,90%的受访企业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其业务、供应链造成直接冲击。供应链稳定性不足对企业业务造成巨大影响。77%的受访企业供货及时性受到影响,受访企业平均采购成本增长27%,而以往每年采购成本增长在2%到9%之间浮动。

  “通过自身的涉税数据,及时分析、发现上下游的产业情况和波动情况,提前做出判断和应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产业链和供应链异动对于企业发展造成的影响。”申山宏说。

  作者:中国税务报  李传翠

  【延伸阅读】并不是和税直接关联才叫涉税数据

  哪些数据属于企业的涉税数据?面对这一问题,采访中,专家们的观点清晰一致: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的涉税数据,不单单指与税务事项直接关联的数据,而是有着更加丰富的意义。

  “对企业而言,税贯穿了经济业务的始终,因此涉税数据中,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发票数据和纳税数据是必不可少的。”大象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业务官、首席财务官叶钢表示。

  其中,业务数据记录着企业各项涉税经济业务的具体开展情况,是企业填制各类申报表的底层数据,也是开展涉税风险指标分析的基础数据来源,它体现在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费用发生管理、销售信息管理等方方面面。“比如,合同就属于一种业务数据。”弘阳地产集团税务和内控合规部总经理范玲介绍说,在购销合同中是否将税款单独明示,影响着企业缴纳印花税的计税依据,进而影响企业实际缴纳的税款。

  财务数据是由企业内部财务凭证、账册、报表等组成的数据。这些数据与涉税事项密切相关,不仅是企业纳税申报的主要数据来源和附报资料,也是分析税务风险的重要指标。

  发票数据既包括企业接受外部开具的发票、企业自身对外开具的发票,也包括国内旅客运输服务票据、代扣代缴完税凭证等。这些票据是企业经营业务交易的凭证,以增值税发票为例,它票面上的商品分类编码代表着交易的内容,销售额、销售数量和税额,显示着交易的详情,都是涉税数据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确认销售收入和成本费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纳税数据,包括计算税金的底稿和台账、为计算税金提供依据的辅助资料、税金申报的申报表、完税凭证、税种核定信息、在税务机关登记的基础信息、优惠或特殊事项的备案信息以及优惠事项的备查资料等。

  “这四类数据密不可分。”叶钢指出,如果以申报为结果,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发票数据为纳税数据提供了依据;如果以财务核算为目的,业务数据、发票数据、纳税数据均为财务数据的来源;如果以企业涉税大数据管理为导向,那么这四类数据又都是数据来源。

  除此之外,范玲认为,股权架构数据也属于涉税数据,因为股权架构数据反映了企业股权架构的设立和变动状况,在企业分立或合并过程中,会对企业税负产生直接影响。如收并购项目中,购买方是以增资扩股的方式、股权受让的方式,还是资产受让方式,涉及的出售、购买双方税负有显著区别。此外,股权信息对关联交易、资本弱化等税务事项的确认也有较大影响。

  采访中,专家们表示,企业税务管理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接触到完整的业务数据,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利用技术,将相关部门、相关流程甚至上、下游的数据进一步连接起来,形成数据链,将企业的不同类型数据集成到同一个数字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各项数据的潜在优势,发挥数据资产“1+1>2”的利用价值。

  作者:中国税务报  李传翠

  【延伸阅读】怎么才能用好涉税数据?

  企业尤其是大企业、集团企业,该如何利用好自身的海量涉税数据,盘活数据资产?

  结合多年实务经验,笔者认为应在“建立一支团队、搭建一个平台、做好三个融合”上下功夫。

  建立一支团队,即建立“专门的税务管理团队”。专业税务管理团队的建立,将进一步提升涉税数据分析和应用的有效性、税收风险识别的精准性、税务规划的合规性,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涉税数据支撑。集团公司或大企业涉及的业务复杂,涉税数据量大,尤其是对房地产、金融、先进制造业等行业而言,分支机构呈现全国化布局,税收政策口径复杂、税企争议较多,建立一支专门的税务管理团队,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应用生产经营各环节沉淀的海量涉税数据,服务企业战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搭建一个平台,指搭建“企业税务信息化管理平台”。海量涉税数据的处理和应用,应基于智能化的税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纳税申报自动化、风险管理前置化、企业管理智能化、重大决策科学化的应用目标。

  在搭建税务信息化管理平台时,应结合以下三个方面去构建符合本企业实际发展阶段、自身需求的信息平台。首先,要充分考量企业发展的阶段。中小型企业,企业业务模式尚不成熟,交易模式迭代迅速,通过信息化建设去规范涉税业务处理既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也不便于前端业务模式的迭代创新,税务合规性要求可以通过“发票管控+规范核算”的方式去推进。对进入发展上升期的集团化企业而言,则应结合企业的行业特征、组织架构设计、业务系统应用情况来推进税务信息化的建设,着重体现“行业特征+智能化应用”。

  其次,要充分考量业务数据标准化、结构化的现状。企业的业务系统可能不止一个,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可能还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因此一个成功的税务信息化系统上线运行,有赖于企业对整体信息化架构的前瞻性考量。企业应对各业务系统数据的标准化、结构化,财务核算系统现状、与系统之间的规范性对接情况进行充分调研,避免仓促上马带来后遗症。

  再次,要考量行业税收管理的特征。不同行业税务管理的内容、重点和方式不尽相同,在设计系统架构时也要充分考量。比如制造业企业,其管控的重点在于从设立、采购、生产到销售等环节的税收合规性管理,增值税是其重点;房地产企业则要从项目开发的全周期来建立税收规划和风险管控体系,侧重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建筑业企业则要结合其异地经营的特点,对项目地预缴是否足额、上游税务发票的合规性等方面设计纳税申报、风险预警等模块功能。

  做好三个融合,指做好业务、财务、税务“三位一体”的融合。企业涉税数据从数据来源来看,主要涵盖业务、财务、税务数据三个方面。业务是税务数据产生的初始环节,其业务发生的类型、合同约定方式、发生时间等对税收结果产生直接影响;财务数据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与税务数据最密切相关。同一笔业务从业务数据生产、到财务数据记录、再到税务数据反映,是一个完整的数据流通链条,业务、财务、税务数据虽各有差别,但却暗含着内在关联逻辑。比如对一项租期三年的房屋租赁业务,业务数据反映合同签订租金收取方式,是否包含免租期、租金一次性收取还是分年度收取等;财务数据则反映对收入的确认方式、确认金额,该项不动产是否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管理、是否计提折旧等;税务数据需要在业务、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反映其租金确认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其计提折旧是否可在税前扣除等。

  企业应高度重视业务、财务、税务数据的内在统一性与外在差异性的辩证关系,构建“三位一体”的涉税数据应用体系。

  作者:弘阳地产集团税务和内控合规部总经理 范玲

  转自:大企业税收评论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合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