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形成的下脚料与研发产品冲减研发费用的区别

来源:税 屋 作者:刘宏伟 人气: 时间:2025-01-03
摘要:研发产品是在销售当年冲减当年的研发费用,而下脚料、残次品、中间试制品等特殊收入冲减研发费用的时间点可能是其产生年度,也可能是其销售年度。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了不能重复扣除的原则,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不能重复扣除的例外,实际是通过加计扣除减少了应纳税所得,给予了一项税基式的优惠。但企业研发过程中形成的下脚料、残次品、中间试制品等特殊收入(以下简称“下脚料”)与研发产品的材料部分不能加计扣除。因“下脚料”与研发产品冲减研发费用在范围、时间、方式上存在不同,企业应首先准确界定何为“下脚料”(尤其是残次品、中间试制品),何为研发产品。两者的区别在税法上并未定义,需要遵循诚信原则,依照常识和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区分。

  一、范围的不同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相关文件规定了六项费用,严格按文义解释,研发产品不能加计扣除的范围仅限于研发产品中的材料,其金额是研发产品中的材料费用,是按材料的成本冲减;而“下脚料”是按其市场价值冲减研发费用。

  二、扣除时间的不同

  研发产品是在销售当年冲减当年的研发费用;而“下脚料”是在确认收入当年冲减当年的研发费用,注意不是“下脚料”销售的当年。 很多朋友误认为“下脚料”与研发产品一样都是销售当年冲减研发费用,笔者也曾有这样的认识,且在《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2023年总结》一文中输出了错误的观点,现在一并纠正。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0号明确规定研发产品是在销售当年冲减,“下脚料”是在计算确认收入当年冲减,但为什么还会理解为“下脚料”是销售时冲减呢?因为误以为“下脚料”只有销售,其金额确定了才能冲减,否则就违背了确定性原则 。其谬大矣!通过计算确定的金额也是符合确定性原则的,如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法定损失,是“计算确认”的,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0号公告规定“下脚料”等特殊收入也是“计算确认”的。所以“下脚料”不是销售当年冲减,而是在计算确认收入的当年冲减研发费用。

  问题是计算确认收入的当年是哪一年?

  税法对此未规定。税法没有规定的,遵从会计的规定。

  1、如果“下脚料”金额不大,根据会计的重要性原则,在产生“下脚料”的当年可不确认,于销售年度确认收入。

  2、如果“下脚料”金额超过重要性水平,不确认将违反会计的可靠性原则与及时性原则,就应在产生“下脚料”的当年估算“下脚料”的价值,计算确认其金额。

  税务应遵从上述会计处理。如果“下脚料”金额超过重要性水平应确认而未确认,属于会计处理错误,纳税申报时应予纠正,但并不是税会差异。

  所以“下脚料”冲减研发费用的时间点可能是其产生年度,也可能是其销售年度。

  三、方式上的不同

  研发产品对外销售时对应的材料费用冲减当年的研发费用,不足冲减的,结转以后年度,“下脚料”冲减研发费用至零为止,不能结转以后年度。


  作者:河南正平税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   刘宏伟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