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释[2024]4号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来源:税 屋 作者:税 屋 人气: 时间:2024-03-18
摘要: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应纳税额”,是指应税行为发生年度内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缴纳的税额,不包括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关税等及纳税人依法预缴的税额。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24〕4号               2024-03-1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24年1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911次会议、2024年2月22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四届检察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3月20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24年3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24年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911次会议、2024年2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四届检察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自2024年3月20日起施行)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第六条规定,司法解释的形式分为“解释”、“规定”、“规则”、“批复”和“决定”五种。
  对在审判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某一法律或者对某一类案件、某一类问题如何应用法律制定的司法解释,采用“解释”的形式。
  根据立法精神对审判工作中需要制定的规范、意见等司法解释,采用“规定”的形式。
  对规范人民法院审判执行活动等方面的司法解释,可以采用“规则”的形式。
  对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就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请示制定的司法解释,采用“批复”的形式。
  修改或者废止司法解释,采用“决定”的形式。


  为依法惩治危害税收征管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办理此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1、目的是:依法惩治危害税收征管犯罪。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条 纳税人进行虚假纳税申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欺骗、隐瞒手段”: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一)伪造、变造、转移、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其他涉税资料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会计法》第五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


  (二)以签订“阴阳合同”等形式隐匿或者以他人名义分解收入、财产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民法典》相关规定
  1、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2、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三)虚列支出、虚抵进项税额或者虚报专项附加扣除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取得私自印制、伪造、变造、作废、开票方非法取得、虚开、填写不规范等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以下简称“不合规发票”),以及取得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的其他外部凭证(以下简称“不合规其他外部凭证”),不得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2、《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8〕41号)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
  3、《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四款规定,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134号)


  (四)提供虚假材料,骗取税收优惠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40号)第三条规定,纳税人在办理退税事宜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其符合本条规定的上述条件以及《目录》规定的技术标准和相关条件的书面声明,并在书面声明中如实注明未取得发票或相关凭证以及接受环保、税收处罚等情况。未提供书面声明的,税务机关不得给予退税。


  (五)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2、特别提醒注意:《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偷税的认定及处理哦,第六十四条与之单列说明,《税收征收管理法》角度看,编造虚假计税依据和偷税是不同的两类行为。


  (六)为不缴、少缴税款而采取的其他欺骗、隐瞒手段。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兜底条款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不申报”:

  (一)依法在登记机关办理设立登记的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而不申报纳税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均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
  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也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
  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有扣缴税款义务的扣缴义务人(国家机关除外),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扣缴税款登记。
  2、《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税收征管法有关条款规定的复函》(国税办函[2007]647号)规定,征管法六十四条第二款仅适用六十三条规定之外的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以后不进行纳税申报,从而造成不缴或少缴税款结果的情形。
  3、《增值税法》草案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称境内)发生增值税应税交易(以下称应税交易),以及进口货物,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增值税。


  (二)依法不需要在登记机关办理设立登记或者未依法办理设立登记的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通知其申报而不申报纳税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也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
  2、重点是:经税务机关依法通知其申报而不申报纳税。


  (三)其他明知应当依法申报纳税而不申报纳税的。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兜底条款。2、“其他明知应当依法申报纳税而不申报纳税的”中重点是:明知应当依法申报纳税而不申报纳税,进而可以推断出本条规定的实质是:明知应当依法申报纳税而不申报纳税的。


  扣缴义务人采取第一、二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扣缴义务人承诺为纳税人代付税款,在其向纳税人支付税后所得时,应当认定扣缴义务人“已扣、已收税款”。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对于扣缴义务人来说,重点是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
  2、对于实务中出现的扣缴义务人承诺为纳税人代付税款,在其向纳税人支付税后所得时,就认定扣缴义务人“已扣、已收税款”。


  第二条 纳税人逃避缴纳税款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此前的“法释〔2002〕33号”并未对如何判断刑法第201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做出规定,所以司法实践中执行尺度差异较大。
  2、本条规定明确,“数额较大”=逃避缴纳税款十万元以上;“数额巨大”=逃避缴纳税款五十万元以上。
  3、换句话说,逃避缴纳税款十万元以上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构成逃税罪,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逃避缴纳税款五十万元以上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简言之,五十万就构成重罪,需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扣缴义务人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认定标准,依照前款规定。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扣缴义务人的标准同上。


  第三条 纳税人有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逃避缴纳税款行为,在公安机关立案前,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在规定的期限或者批准延缓、分期缴纳的期限内足额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全部履行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纳税人有逃避缴纳税款行为,税务机关没有依法下达追缴通知的,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在规定的期限或者批准延缓、分期缴纳的期限内足额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并全部履行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2、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3、纳税人有逃避缴纳税款行为,税务机关没有依法下达追缴通知的,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条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逃避缴纳税款数额”,是指在确定的纳税期间,不缴或者少缴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各税种税款的总额。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解释何为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逃避缴纳税款数额”。
  2、指在确定的纳税期间,不缴或者少缴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各税种税款的总额。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应纳税额”,是指应税行为发生年度内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缴纳的税额,不包括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关税等及纳税人依法预缴的税额。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解释何为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应纳税额”。
  2、要点有两个:(1)应税行为发生年度内。(2)不包括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关税等及纳税人依法预缴的税额。
  3、思考:纳税人依法预缴的税额未足额缴纳,不构成此处的“应纳税额”。是不是代表不足额预缴税额,不构成逃税罪?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是指行为人在一个纳税年度中的各税种逃税总额与该纳税年度应纳税总额的比例;不按纳税年度确定纳税期的,按照最后一次逃税行为发生之日前一年中各税种逃税总额与该年应纳税总额的比例确定。纳税义务存续期间不足一个纳税年度的,按照各税种逃税总额与实际发生纳税义务期间应纳税总额的比例确定。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是指总额与总额的比例,且是一个年度内的。
  2、如果不按纳税年度确定纳税期,就按照最后一次逃税行为发生之日前一年中各税种逃税总额与该年应纳税总额的比例确定。
  3、纳税义务存续期间不足一个纳税年度的,按照各税种逃税总额与实际发生纳税义务期间应纳税总额的比例确定。


  逃税行为跨越若干个纳税年度,只要其中一个纳税年度的逃税数额及百分比达到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标准,即构成逃税罪。各纳税年度的逃税数额应当累计计算,逃税额占应纳税额百分比应当按照各逃税年度百分比的最高值确定。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对于逃税行为跨越若干个纳税年度的,只要其中一个纳税年度的逃税数额及百分比达到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标准,即构成逃税罪。
  2、各纳税年度的逃税数额应当累计计算。
  3、但是逃税额占应纳税额百分比应当按照各逃税年度百分比的最高值确定。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三款规定的“未经处理”,包括未经行政处理和刑事处理。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未经处理”,包括未经行政处理和刑事处理。换言之,就是未经税务机关和公安机关处理。
  2、思考:这里的“和”字的意思?


  第五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聚众抗税的首要分子;

  (二)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实施抗税行为致人重伤、死亡,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或者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的,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法税先锋刘金涛笔记:
  1、《刑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2、《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本文章更多内容:1-2-3-下一页>>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合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