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低于6万元的居民个人新预扣预缴方法解析

来源:中国税务 作者:中国税务 人气: 时间:2021-01-21
摘要:对于仅有一处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如果全年12个月的收入大体均衡,那么在累计预扣法下,其预缴的税款与全年应纳税款应是一致的,次年也就不用再办理年度汇算,有效减轻了纳税人的办税负担。

  2019年1月1日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对于居民个人取得的综合所得,即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四项所得,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办理。同时,为了减轻纳税人年度终了后汇算的压力,新税制对居民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在预扣预缴环节采取累计预扣法来计算个人所得税。一般来说,对于仅有一处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如果全年12个月的收入大体均衡,那么在累计预扣法下,其预缴的税款与全年应纳税款应是一致的,次年也就不用再办理年度汇算,有效减轻了纳税人的办税负担。但是,部分居民个人虽仅有来源于一处的工资、薪金所得,由于年度内收入不均衡,可能存在前高后低的情形,即使其年度收入低于6万元,但年度中间也可能预缴了个人所得税,因此年度终了后仍需办理汇算申请退税。

  综合考虑纳税人预扣预缴阶段的办税负担和财政收入稳定性,进一步精准预扣预缴、释放改革红利,国家税务总局针对仅从一处取得工资、薪金所得且年收入低于6万元的纳税人,对其税款预扣预缴方法进行优化,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简便优化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19号)(以下简称《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本文将《公告》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梳理,帮助读者学习和运用。

  一、政策适用主体

  并不是所有的居民个人都可以适用《公告》,《公告》的适用主体主要是两类:一类是上一完整纳税年度内每月均在同一单位预扣预缴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且全年工资、薪金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居民个人;另一类是按照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居民个人。按照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居民个人,一般是指保险营销员和证券经纪人。

  享受新预扣预缴方法的居民个人,必须是上一纳税年度仅从一处取得了工资薪金或连续性劳务报酬,且扣缴义务人每月均预扣预缴申报了个人所得税。“收入不足6万元”中的“收入”,是指纳税人的毛收入,即不扣减任何费用及免税收入,且包含全年一次性奖金等可单独计税的各类工资、薪金所得。另外,享受《公告》新预扣预缴方法的居民个人,本年度与上一纳税年度须为同一扣缴义务人。举例说明如下:

  付女士2020年在A单位任职受雇,当年在A单位取得的全部收入为工资、薪金所得50000元,且A单位2020年1-12月均为付女士进行了预扣预缴申报,如果2021年付女士依然在A单位任职,则付女士可享受《公告》的新预扣预缴方法。但,如果付女士2021年不在A单位任职了,新任职单位则不可以按《公告》的政策规定,对其工资、薪金所得进行预扣预缴。

  如果付女士2020年在A单位取得的收入,没有在1-12月每月进行预扣预缴申报,或者付女士是2020年度中间任职于A单位,或者付女士2020年在A单位的收入除50000元工资薪金外还有全年一次性奖金等收入,与其工资薪金合计超过6万元,那么付女士在2021年的预扣预缴阶段,均不可以享受《公告》的新预扣预缴方法。

  二、政策优化内容

  《公告》规定,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居民个人本年度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时,累计减除费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万元计算扣除。即,在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在其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的当月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该规定解决了年度收入低于6万元,但年度内收入不均衡,可能会出现预扣预缴阶段缴纳税款的情形。特别是很多企业的年终奖在次年一月份发放,属于典型的收入前高后低。举例说明如下:

  王先生在A单位任职受雇,2020年1-12月在A单位取得工资薪金(含全年一次性奖金)56000元,不足6万元,其中每月工资薪金收入4000元,全年一次性奖金8000元。A单位2020年1-12月均为王先生办理了预扣预缴申报。2021年王先生仍在A单位工作,且其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2021年1月,A单位为王先生发放月度工资4000元,上一年度的全年奖8000元,个人缴纳符合税前扣除的“三险一金”1000元。不考虑其他扣除情形。

  按照原先的累计预扣法,王先生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如果单独计税,应缴纳个人所得税=8000×3%=240(元),工资薪金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王先生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如果并入综合所得进行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该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8000+4000-5000-1000)×3%=180(元)。也就是说,虽然王先生预计2021年全年收入不足6万元,但在发放年终奖的月份,无论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选择哪种计税方式,1月份都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年度终了后再办理汇算退税。

  根据《公告》规定的新预扣预缴方法,王先生2021年累计收入不足6万元时无需进行预扣预缴。所以在2021年1月,王先生的收入为12000元,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2021年以后月份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时,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大大减轻了纳税人年度汇算的压力。

  三、征管注意事项

  通过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扣缴客户端和自然人电子税务局WEB端扣缴功能申报的,扣缴义务人在计算并预扣本年度1月份个人所得税时,系统会根据上一年度扣缴申报情况,自动汇总并提示可能符合条件的员工名单,扣缴义务人根据实际情况核对、确认后,即可按《公告》规定的方法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采用纸质申报的,扣缴义务人则需根据上一年度扣缴申报情况,判断符合《公告》规定的纳税人,再按《公告》要求执行,并需从当年1月份税款扣缴申报起,在《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相应纳税人的备注栏填写“上年各月均有申报且全年收入不超过6万元”。

  另外,对符合《公告》规定条件的纳税人,如出现扣缴义务人预计本年度发放的收入将超过6万元,纳税人需要纳税记录或者其有多处所得且合并后全年收入预计超过6万元等,扣缴义务人与纳税人可在当年1月份税款扣缴申报前经双方确认后,按照原预扣预缴方法计算并预缴个人所得税。也就是说,《公告》对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的预扣预缴方法进行优化,主要是为了减轻工作稳定的低收入群体预扣预缴阶段的办税负担。但同时,也充分考虑了特殊情形下,扣缴义务人在与纳税人互相确认后,仍可按照原预扣预缴方法计算并预缴个人所得税。

  需要注意的是,如扣缴单位既有上年度工资、薪金所得超过6万元的纳税人,也有低于6万元的纳税人;既有上年度全年12个月均在单位任职受雇的纳税人,也有只是部分月份在单位任职受雇的纳税人,其扣缴义务人需要对照《公告》规定的条件,对不同情形的纳税人进行逐一判定,并在预扣预缴申报中进行不同处理,避免简单化操作引起混乱,从而引发不必要的风险。
 



  2020年7月的解读——

个税预扣预缴方法有变化

  今天,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13号关于完善调整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公告》发布,自2020年7月1日执行,同时,配套的政策解读也出来了。经过两个小时的学习,现把我的个人学习体会与困惑和大家分享一下,欢迎讨论。

  政策背景介绍

  自从2019年1月1日开始,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方式和企业所得税很相似了,平时预缴,年终汇算清缴。预扣预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累计预扣法,一种是按次预扣法,主要规定如下:

  一、累计预扣法

  该方法是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时采用,计算公式是: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在上述公式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二、按次预扣法

  该方法是向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稿酬时采用。

  三、预扣的特殊规定

  扣缴义务人向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支付佣金收入时,原本这属于劳务报酬所得,应该用按次预扣法计算,但财税[2018]164号文规定,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

  13号公告的变化

  13号公告有两个重要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

  对一个纳税年度内首次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居民个人,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时,可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月份数计算累计减除费用。

  举例来说,张三是2020年8月首次取得了工资10000元,如果没有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按照原先的规定,他应该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10000-5000)×3%=150元。

  按照13号公告的规定,张三预扣的应纳税所得额=10000-5000×8=-30000元,不需要预扣预缴税款。

  另外,对于首次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居民个人。文件中给出了一个概念解释:是指自纳税年度首月起至新入职时,未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或者未按照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过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居民个人。

  我对这个解释是困惑的。前半句能理解,后半句不明白。

  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在2017年17号公告中解释过,是指个人连续3个月以上(含3个月)为同一单位提供劳务而取得的所得。

  但连续性劳务报酬是按照累计预扣法预缴个人所得税吗?没有见过这方面的规定啊。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一般情况下是连续性劳务报酬,但不能说连续性劳务报酬就是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的所得。两者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不能因为部分有殊规定,就认定整体都是这样规定的。

  文件的意思或许是,取得连续性劳务报酬,已经错误地适用了累计预扣法方式扣税的纳税人,就不属于本文件中的首次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居民个人?不能按照本文件执行了。

  此处仅是我的猜测,需要总局后续明确。

  第二个变化:

  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生因实习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的,扣缴义务人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时,可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并预扣预缴税款。

  也就是说,劳务报酬性质的所得,但不按次预扣,而是按照累计预扣法的方式预缴税款,又明确增加了一类特殊情形,即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的实习收入。

  这类实习收入,是连续性劳务报酬吗?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根据实习时间来定。但没关系,不管多长时间,都可以用累计预扣法扣税。

  另外,实习收入既然是劳务报酬,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呢?财税〔2016〕36号文规定,学生勤工俭学提供的服务免征增值税。实习收入和勤工俭学收入算不算一回事呢?没有明确的解释。我个人理解无须细究,视为一回事,统一免了比较合适。当然,此处也需要等待总局后续明确。

  如何证明身份?

  因为13号公告是针对的是部分纳税人,所以,纳税人如果享受该政策,需要先证明自己的身份。

  新入职的大学生,可以用毕业证或者派遣证来证明;

  实习生取得实习单位支付的劳务报酬所得,可以用学生证来证明;

  其他年中首次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呢?比如一个失业人员,2020年7月第一次找到一份工作,用什么来证明这是本年首次工作呢?公告给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可以提供承诺书。

  我觉得这个方式很好,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一诺千金的分量,你只要承诺了,就可以被少预扣税款,有实实在在的眼前收益。

  会不会有人虚假承诺呢?肯定会有的,但只要查出来,就会被记录在案。每个人的信用记录就是通过这样的事情一点点积累的。我相信,随着信用社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爱惜自己的信用记录,不去做这种有损信用的虚假承诺。

  来源:晶晶亮的税月  作者:梁晶晶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合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